19 September 2016

最近经常听到禅宗三境界,百度了一下典故出处:

佛教禅宗参禅三重境界,常被引申用来形容看待事物的不同境界。

佛教禅宗史书《五灯会元》,唐代禅宗大师青原惟信语:

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,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。及即至后来,亲见知识,有个入处;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水。而今得个休歇处,依前见山只是山,见水只是水。

这类高度抽象认识论,往往是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(zhuang)知(bi)灼(li)见(qi)。回想一下这些年的工作经验,在数据分析领域也是存在这三个阶段

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

往往初入职场的数据新人都处于这个阶段,这个阶段的数据新人对业务了解不多,对数据的解读往往只限于数据表现本身而不考虑其背后业务的意义,单纯的解读数据。

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水

随着对业务了解的加深,这个阶段的分析师不仅仅关注数据,而是关注数据背后的业务意义。但是,其实一个数据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,如果带有太多的先入之见去解读,也就失去了 数据分析知识发现的作用,或对数据进行过渡解读,或者只是将数据作为验证某种业务经验的工具。

见山只是山,见水只是水

了解了先入之见的危害之后,就会再次回归数据本身,对应的数据分析认识论就是敬畏数据,不过多的去解读数据,而是应该大胆假设小心验证。至此为止,也就完成了认识论的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过程。

在现实的工作中,真正能够达到第三阶段的是凤毛麟角。最佳的工作状态还是业务人员与数据人员的组合,数据人员从数据角度给到专业分析,业务人员根据业务经验与数据人员共同对分析结论进行修正。



分享到: 更多
友荐云推荐